今天(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3月22日至28日

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

2023年,广州建成碧道213公里,累计建成碧道1242km;

广州荣获“广东省水效领跑者城市”称号;

14条治水经验被住建部全国推广,数量全国第一;

增江画廊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重点推介名单;

……

河湖长治,碧水长流

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岭南水城

地处珠江入海口

三江之水在此交汇

不仅积淀形成了独具风情的岭南文化

还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

广州,“风生水起”

广州自然风光的“雕刻大师”

广州的湖,千秋各色。

广州中心城区的湖泊,皆是一代代广州人,秉承先民的治水智慧开挖而成,对于许多老一辈人来说,他们都有一段共同的挖湖回忆。

越秀山麓的东秀湖,湖水清可见底,静谧如仙境。图/广州越秀发布

“淡雅素装”的流花湖、“四季如春”的东山湖、“岭南水乡”的荔湾湖、“湖光山色”的麓湖、“绝美落日”的白云湖……人造的湖泊,落成之后交还给大自然,一代代广州人在自己创造的山水间,与“新邻居”享受生活。

东山湖中诸岛与各具特色的桥梁和亭廊阁榭共同构成如画美景。图/广州越秀发布

每至深秋,麓湖成片落羽杉染红,是必不可少的秋季打卡点。图/广州越秀发布

流花湖风光明媚,湖水如镜,将天色变化映成画卷。图/广州越秀发布

盛夏的荔湾湖,绽放的朵朵“荷花仙子”亭亭玉立于水面,争相比美,在微风里摇曳生姿。图/刘宇摄

拥有绝美落日景观的白云湖,是广州市中心城区最大的人工湖,作为珠江西航道首期引水工程,白云湖发挥着调水补水、区域雨洪调蓄的重要功能。图/广州白云湖

入则自然,出则繁华。在城市中心,有一群“新邻居”,与我们共享这片美丽湖光。

2023年10月,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只棉凫现身白云山麓湖公园。图/

2023年10月,橙头地鸫现身海珠湖。截至那时,海珠湿地鸟类“合唱团”成员增至193种。图/海珠湿地志愿者王洁健

广州生态之美,藏在千里碧道中。

一条条碧道,蜿蜒穿梭在羊城中,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截止至2023年,广州累计建设碧道1242公里。

阅江碧道示范段西起华南大桥、东至琶洲北涌,是花海中的有声碧道,是全市第一条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于一体的“五道合一”的城央风景休憩带。图/莫伟浓摄

东濠涌二期麓景路段,壮观的源头瀑布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拍照留念。图/莫伟浓摄

新河浦涌碧道拓展了水岸上下空间,是广州市首个双层碧道。图/莫伟浓摄

“一水同舟”浸润广式生活的文化符号

广州的水,深深蕴含着岭南文化。

对于生活在广州的人来说,水已早已不止是水,而是一种文化符号,浸润了广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流溪河位于广州北部,是广州的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地和生态屏障。流溪河流域是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先秦遗址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是探索岭南文化的重要源头。如今,广州首个考古基地,即横岭考古基地,落户流溪河畔。图/广州水务

春节期间,荔湾湖的水上花市,则是属于岭南人独有的浪漫。图/广州荔湾发布

2024年龙年春节,白鹅潭超13万发烟花盛放,呈现出的“中国式浪漫”令人叫绝。图/江智毅摄

坐在游船上欣赏珠江两岸绝美夜景的珠江夜游,是游客们来广州必定打卡的旅游项目之一。图/珠江夜游

“一水同舟”

龙舟是广州人维系宗族同胞的情感纽带。

河涌从家门前流过,每年端午前后,锣鼓声划破往日的宁静。热血沸腾的飞龙竞渡,揭开了河涌热闹蒸腾的隐藏面。

每年的端午竞渡,锣鼓喧天,热血沸腾。图/

流经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猎德涌,以青石板路、廊桥、堤岸文化栏杆、景观花池、猎德龙舟、猎德鼓等龙舟文化元素,形成了“猎德八韵”。每年端午的龙船景更是热闹非凡。图/广州天河发布

车陂涌的龙舟比赛。车陂村还拥有广州市首个以龙舟文化为核心的非遗文化传承保育文化展览馆。图/微社区e家通文化车陂

在珠江上的广州国际龙舟赛,不仅有盛大的彩龙竞艳,还吸引省内外、港澳、国际选手在珠江猛龙争霸。图/广州体育

车陂村龙船饭。“扒龙船”之余,各村都要大摆龙船饭,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参加,共享佳节。图/陈钧圣摄

“风生水起”财富的象征

在粤语里,水,也是财富的象征。风生水起一词,特别受广东人钟爱。

江河两畔,发展日益“风生水起”。

20世纪初以来,珠江孕育出繁荣的近现代民族工业,奠定了广州华南地区制造业重镇的地位。如今,大量科创企业与文化产业沿江崛起,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的新高地。

岁月流金,老工厂留下的车间、仓库成为城市不可复制的工业遗产。图/

位于黄埔区的南岗河,是广东省唯一入选国家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的河湖。南岗河沿岸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人才,孵化了上千家科技企业,流域内约130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黄埔实验室等8个国家级创新产业园入驻,成为广州东部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带。图/广州水务

白云区中西部的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毗邻美丽的白云湖,打造“五园两区”数字产业总体发展格局,目前,中关村信息谷、北大科技园等国内一流科创平台项目已进驻园区,多家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已悉数入驻城内,数字产业集聚效应初具规模。图/广州白云发布

广州的岛,不断创造未来。

广州有美丽的江心岛,也有浪漫的海岛。在人们火热的建设下,岛屿早已不再孤独。

广州国际生物岛,一个又一个惊艳世界的“黑科技”从这里诞生,让生物岛从江心的“一叶扁舟”,发展成生物医药产业的巨轮。图/

拥有“文旅名片”广州塔、“商贸名片”广交会、“创新名片”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海珠岛,是市内唯一被珠江环绕、应水而生的江中岛区,2023年,海珠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广州第一。图/广州海珠发布

广州,向海而兴。

因为珠江,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成为唯一越千年而繁盛不衰的港口城市。

“新海丝”的光荣故事仍在续写,于涛声中孕育而成的开放包容,成为流传至今的城市精神。

繁华的南沙港码头,跨越六省的江水在此迎来了海阔天空的终点站。图/

建设中的广州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效果图,这里拥有一座可以看海的体育场。图/广州南沙发布

“因水兴城,依水而建”

广州,一条珠江穿城而过

奔涌千年的珠江水

在漫长的时光中

缓慢而有力地雕琢出广州的模样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爱广州

我们不仅要节约水资源

还要保护我们“母亲河”

同意的点赞、转发

编辑|黄嘉露

责编|禤志杰

校对|曾玮蕾